广告

技术培训、公益专岗,济宁织牢残疾人就业保障网

2022/5/10 12:00:32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0日讯 (记者 郝亚松) 就业对残疾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残疾人解决生存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残疾人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并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5月10日,记者在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济宁市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中获悉,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工作大局,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健全完善制度支撑,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残疾人就业稳步提升。

  济宁市政府残工委副主任、市残联理事长张修占在发布会中介绍,济宁市有48.05万残疾人,目前持证残疾人20.73万人,其中重度残疾人8.83万人。为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根据市政府残工委有关安排,市残联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活动主题,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全市各级以贯彻实施市政府《济宁市残疾人就业办法》为总抓手,持续抓好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扶持等政策。近年来,在市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下,济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济宁市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办法》《济宁市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7个综合或单项文件,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偿到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从机关、事业、国企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到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保护,在各个领域内不断织密织牢残疾人就业保障网。

  济宁市残联副理事长王若迅告诉记者,为缓解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济宁市残联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形式,形成了以个体就业、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为主、以公益性岗位和辅助性就业为补充的多渠道就业形式,并探索推进网络化、信息化等新的就业形态。同时,采取处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用工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今年,济宁市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中,大力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专岗,目前已推进2000余名残疾人通过公益岗位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各级残联坚持将技术技能培训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从培训需求调查、建档立卡统计到培训质量监督、就业跟踪服务等一整套的规范培训机制,培训载体覆盖各类残疾人就业基地、社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每年免费就业培训残疾人2000余名。特别指出的是,市残联推行了职业技能、心理疏导、法制教育、励志教育、就业推荐相融合的“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对提高培训后残疾人就业率起到了很好作用。

  不断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实完善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专场招聘、培训服务等功能。创新推出“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直播活动,在全省率先打造“培训、直播、就业”三位一体新模式,开辟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残疾人就业的新途径。承担省残联创新工作试点,持续实施以“精准培训+精准就业”为特点的“闭环式”残疾人就业模式,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深度契合、残疾人职业培训质量与社会劳动力需求有效匹配,着力形成从残疾人就业需求到职业培训再到稳岗就业这一环环相扣的闭环工作机制。依托市、县特教学校及县市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开展试点,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开展重度残疾人送技能活动,有效解决重度残疾人培训难这一工作难题。

  如康家园”系山东省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将“如意安康”作为残疾人之家的目标追求和品牌内涵,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如健全人群一样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家园。“如康家园”建设以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聚焦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汇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的基本服务。省里连续两年将“如康家园”列入重点民生项目。今年,济宁市把“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将建设“如康家园”。

  目前,全市已有58个乡镇(街道)建成了“如康家园”,其余的98个乡镇(街道)均正在建设中。每一处“如康家园”根据服务残疾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安全、简单、容易操作的就业项目,如手工PE花制作、拉花、手工编织、网袋封口、假发、手套加工等项目,让残疾人在享受照料和康复的同时,还能实现就业增收,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取劳动报酬。目前,全市已有800余名残疾人在已建成的“如康家园”中从事辅助性就业。有一些操作熟练的残疾人,已经从最初的辅助性就业转入了较为固定的就业形式,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编辑:郑雨昂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