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山东金乡:数字乡村新引擎 激活治理新动能

2022/4/6 10:51:55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6日讯 (记者 郝亚松 通讯员 朱家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山东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乡镇建设为契机,坚持先试先行、争当示范,巧借数字“引擎”,搭建兴隆镇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动力之火。

  整合资源,构建乡村治理“新平台”

  走进兴隆镇数字乡村指挥运营中心,一面滚动展示着各类数据的“智慧大屏”映入眼帘。兴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婷介绍,“获批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乡镇以来,我们集中攻坚线下基础建设,包括覆盖全镇的5G网络和各种物联网终端传感器,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对居民信息、基础地理、卫星遥感等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智能分析,搭建了兴隆镇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相当于全镇数字乡村指挥运营中心的‘大脑’和‘眼睛’,让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化运营可见、可管、可控,做到一屏管理全镇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实况。”

  从兴隆镇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可以看到,该镇以地理信息GIS技术、互联网为基础,以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为抓手,搭建全镇经济社会运行“一张蓝图”。谈起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王婷表示,“目前全镇布设了16处人脸识别监控,安装了15处高点鹰眼摄像头,建设了11个高空双频普视频监控,能够实现监测24小时、360度全地域覆盖。”

  立足实际,打造应用服务“新场景”

  为推进省级试点乡镇创建,该镇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数字乡村应用情况持续跟进、督促落实,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民心所向,兴隆镇按照“1+3+N”格局开展数字乡村建设,“1”即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3”即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三条建设方向,“N”即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模块。

  例如,在民生服务领域,群众点击“民情直通”填报反馈事项,系统接收后实时派送至相关干部处理,处理后将办理结果推送给群众,对点单群众和接单干部奖励积分,做到领导全程监督,进度实时推送,结果快速反馈,形成了“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干部接单”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金乡是中国大蒜之乡,兴隆镇是农业大镇,常年种植大蒜4万余亩,为解决农业产业服务数据收集困难、积累薄弱问题,兴隆镇在经济发展领域研发智慧农业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对全镇大蒜、辣椒、棉花作物种植分布及长势进行监测,形成天地空间一体化决策系统,同步应用物联网传感器设备,采集光照、温湿度、PM颗粒和土壤多种微量元素信息,为全镇农业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兴隆镇政府副镇长李宽立说。

  业务驱动,迈出数字治理“新步伐”

  面对疫情防控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要求,兴隆镇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在利用公告功能宣传防疫政策的基础上,研发了疫情防御跟踪系统和疫情防控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在疫情防御跟踪系统,返乡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填报返乡事项,系统从后台自动导出Excel表格,极大节省了人工录入时间,截至4月5日,已完成1117名返乡人员信息报备。”兴隆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孙淼介绍说。

  在兴隆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时,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云视频、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疫情防控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演练现场的每一步都在“智慧大屏”实时展现,全面提高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协同作战能力。不仅如此,系统还与36个村级疫情防控监测点的额温枪终端建立远程连接,对发热人员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发出预警,并利用人脸识别功能实现外来人员管控,构筑起全镇疫情防控“一张网”。

  “目前,兴隆镇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围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三条建设主线,设置了全局预览、数字民生、数字治理、领导驾驶舱4大板块,开发了居民管理、疫情防控、返贫监测、智慧农业、安全生产、物联监测等23个应用场景,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服务统一、互通共享的‘一张网’信息服务平台。”兴隆镇党委书记韩新峰表示。下一步,兴隆镇将继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的上云管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高效化及多元化水平。

  数字乡村蓄势待发,智慧兴隆未来可期。数字农业、网上政务、直播带货,数据流转间,现在的金乡县兴隆镇,数字元素融入了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正在改变群众日常的点点滴滴,一幅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发展画卷正在蒜乡大地徐徐展开。2021年12月,该镇入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大数据应用案例”。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