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世界标准日|《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发布

2021/10/14 14:51:46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14日讯 (记者 胡高彤) 今天是第52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庆祝第52届标准日,10月14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就《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进行政策解读,并对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记者了解到,10月12日,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使我市标准化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

  《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包括总则、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标准化改革创新、标准化融合发展、保障激励共五章三十八条。明确了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原则和途径,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需履行的职责, 市、县(市、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了界定。鼓励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市地方标准上升为省地方标准、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创建活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实施“标准化专员”制度,推进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围绕现代产业、美丽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长效化、标准化。

  济宁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政策措施,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加快了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推“济宁制造”“济宁质量”全面升级。

  建立先进标准培育机制,加快标准创新步伐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探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聚焦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产业,积极培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聚焦农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不断增加中国标准、山东标准“济宁元素”。积极落实资金奖励政策,累计为35家企业70个项目拨付市级奖励资金191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32项、行业标准488项、地方标准369项、团体标准195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3375项。

  推动市级地方标准蓬勃发展。2020年制定印发了《济宁市地方标准制修订流程》,首次发布了《公务用车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等3项公务用车市级地方标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2021年济宁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已发布《城市公共厕所保洁服务规范》《城市河道保洁服务规范》2项市级地方标准,推动《移动端中台应用接入规程》《公共机构绿色运营指南》等11项市级地方标准立项,对节能环保、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设济宁市标准化平台,服务企业再升级

  市市场监管局规划建设了济宁市标准化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综合数据、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业务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支撑四个层面的开发建设,实现了标准、人才、产业等标准化数据的关联融合,实现了标准化综合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形态。平台自5月26日上线运行以来,注册用户已达271个,首页访问量已达7497条,标准访问量已达19409条。市级地方标准、济宁承担省地方标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标准化资助奖励等管理模块,实现了标准化业务线上办理,有效提升了标准化管理效能,助推我市标准化管理进入数字时代。标准化成果展示平台,突出了标准化成果、发挥了标准化示范项目的推广和带动效应;标准化基础数据和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库的建设完成,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标准化信息服务,推动企业参与济宁市标准化工作;重点产业专题服务模块,围绕乡村振兴、“231产业集群”、公共服务领域等建设“济宁市重点产业标准专题数据库”,强化了产业标准带动作用,形成了产业标准集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

  开展全领域“标准化+”行动,重点实施三大标准化建设工程,在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示范样板,建设完成《济宁市标准化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建设计划项目115项,为济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力量。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4个;创建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创新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51个,项目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管理各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像大正物业、众和社区等有特色、有影响的标准化品牌。今年以来,全市有7个国家级、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获批立项,为新阶段标准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王丽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