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滩区迁建的幸福事儿

2021/3/1 9:40:19   来源:济宁日报    

  站在翠屏家园小区的居民楼前,86岁的杨奇松心中无限感慨。作为梁山县赵堌堆乡黄河滩区居民,他一生中曾8次盖房、7次因水患被毁。如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下,杨奇松和6340户滩区群众实现脱贫搬迁,整体入住迁建安置社区。从昔日的“水窝子”到今天的新社区,在杨奇松的人生历程中,这是堪称“沧海桑田”般的宏大叙事。

  冰雪渐消,从杨奇松老人的故事开始,记者走进滩区迁建安置点,探寻滩区群众的幸福故事。

  从“村民”到“居民”的华丽转身

  从“村民”到“居民”,短短两个字的变化背后,不仅是从“平房”到“楼房”的硬件改善,更是搬迁群众适应现代社区管理要求、树立文明生活理念的“软件”提升。

  作为社区的主要管理者,物业部门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的居住体验。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七,梁山县国鑫物业完成社区保洁工作的接管,正式成为两个迁建社区的物业运营商。

  两大社区、299栋楼、6340户居民、1199013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巨大的项目体量也给管理提出了挑战。“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提出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以环卫保洁工作为突破,引导居民适应现代社区的生活节奏。”国鑫物业负责人周广印坦言,“身上的压力不小,好在县乡两级政府对我们的支持都很大,办公场地、用品都给我们免费配备到位,为快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月初四,国鑫物业在社区举行了大型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70余个,吸引了近千名群众前来报名。在周广印看来,这场大型的社区招聘不仅为滩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更让物业部门获得了一支强大宣传引导队伍。“就拿保洁工作来说,我们每天都会召开晨会进行简短培训,这样用一名保洁员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几户邻居、几户邻居辐射一个楼栋,进而在全社区形成健康文明的风尚。”正在说话间,周广印把手指向了办公室门口:“具体的情况,你可以找她聊聊嘛,她也是我们今年刚招的保洁员。”

  让群众“搬得出来、富得起来”

  “现在我就在小区里上班,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真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作为滩区搬迁居民,40岁的雷二妮原先在临镇的一家服装厂上班,但去年冬天,家中老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一下子让她有些被动,“以前都是老人帮忙看孩子,现在老人也需要照顾,我也没法打工了。”就在她感到有些茫然时,社区里的招聘会让她看到转机:“我们村里几个姐妹都在物业上班,家里的事儿也不耽误。”

  雷二妮的故事是梁山县多举措解决搬迁居民就业发展问题的缩影。按照“地租保障基本收入、务工提高经济水平、创业引导发家致富”的思路,梁山县通过政策鼓励、技术帮扶的一系列措施,激发滩区居民内生动力,引导他们流转土地、创业致富,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致富“领头雁”,不断放大本地就业市场,保障滩区居民“搬得出来、富得起来”。

  多年来,黄河水泛滥带来的冲击地貌,形成滩区独特的土壤环境,非常适于西瓜、花生和地瓜等作物的生长。特别是以味道清甜、口感绵密著称的“黄河滩西瓜”,广受济宁及周边市场欢迎,但相关产业化运作一直较为滞后。迁建工程实施后,大规模土地流转有了基础,为滩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除原有土地外,复垦的宅基地也仍属于个人,仅这一项就增加耕地3000多亩,让规模农业、高效种植成为可能。”赵堌堆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滩区原有及复垦土地总面积约2.4万亩,将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要求完成整修,并最终形成万亩农业产业园区。在农业产业园内,滩区居民除了稳定的地租收益外,还可以通过入园务工增加收入。目前,黄河滩区西瓜也已经完成地理标志认证,为今后的品牌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赵堌堆乡还计划利用滩区沿岸万亩防浪林发展“林下经济”,立足“将军渡”等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放大现有的家居产业园规模,最终形成“三区同建”格局,近一步放大就业市场。

  “不光是我,我们村里的不少人都找到工作开始上班了。社区里还有学校,孩子们上学也特别方便。”雷二妮说。

  优质基础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结束了开学前的最后一次教务会,宋亚鲁再次沿着校园转了一圈,作为翠屏家园小学的校长,他要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3月1日,拥有24个教学班的翠屏家园小学正式投入运行,500多名滩区子弟在这里迎来新学期的第一课。

  现代化、高标准,是翠屏家园小学给记者的最初印象,它拥有300米塑胶跑道,以及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完备体育设施,配置有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声乐室、实验室等功能性教学室。随机走进一间教室,独立课桌椅摆放整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格外引人注目,前后双空调等舒适性配置保证莘莘学子们冬暖夏凉,所有硬件规格堪称“豪华”。

  初入校园时,宋亚鲁也有些惊讶于学校先进的硬件建设:“我们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都是高端型号,包括一些功能性教室的配备,可以说比城区的学校还要好。”拥有26年教育从业经历的宋亚鲁具有丰富一线执教与管理经验,深入了解后,他也找出了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全面,一些文化艺术类课程较少,师资及学科配置尚待优化。针对这些问题,宋亚鲁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开设校本课程,结合梁山当地的水浒文化和黄河文化,让学生们体悟到蕴含在乡土中的传统文化脉动;开展全校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提升素质水平,进而在全校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落实到基层,让滩区子弟享受到和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宋亚鲁说。

编辑:胡高彤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