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济宁:文明实践探“三变” 鱼台飘起“稻花香”

2021/1/27 11:52:29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27日讯 近年来,济宁市鱼台县按照“14534”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并不断探索创新,在工作思路、场所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呈现新变化,以“稻花香”品牌为引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稻花的清香飘进孝贤故里、千家万户,惠及全县群众。

  一变思路: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

  鱼台县切实转变思路,推进文明实践进村居、进城市社区、进企业。在组建志愿服务队的过程中,既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鼓励和引导农村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技术能手、民间艺人、热心人士等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工矿车间,积极参与卫生消杀、义诊义剪、文艺演出、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批在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

  “我县开展‘蓝书包’行动,为镇街、村居发放‘蓝书包’,配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关材料,材料涵盖文明达标村创建、文明实践站建设等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内容,指导镇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共鱼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芬说。鱼台县在10个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帮助老人们解决吃饭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在县直各部门开展“双报到、双认领、微治理、微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10个城市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文明实践推进到城市社区里,让居民既是志愿者,又是被服务者,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企业、进车间”的工作思路,在鱼台经济开发区辰龙药业、安泰泵业等规模以上企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鼓励引导企业党员、优秀员工、职工代表成立“园之帆”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疫情防控进企业”“党课进车间”和“开拓创新 美在园区”摄影大赛、“我与园区的故事”征文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职工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变阵地:线上线下相结合联动推进志愿服务

  “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必须先了解群众的需求,再量体裁衣推出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志愿服务,这样才能起到凝聚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中共鱼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圣娟说。鱼台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融入到微信小程序和“鱼台融媒”APP,畅通线上志愿服务项目查询和点单渠道,更大程度地方便群众“点单”和发布“微心愿”。对中心、所、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持,实现“点单—接单—配单—送单”一条龙服务供需精准有效对接,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在不断完善、推广云平台的同时,鱼台县也持续加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截至目前,鱼台县已建成县、镇街、村居(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场所258个。为更好地引领、指导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鱼台把新启用的市民中心整体打造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为民服务、文化教育、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并按照《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操作手册》最新要求,设计建设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充分展示组织架构、队伍建设、志愿服务机制等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范和鱼台县“稻花香”特色品牌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情况,吸引周边各地党员群众纷纷前来参观、体验、学习。

  三变队伍:推动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年轻化、全民化转变

  鱼台县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广泛吸引鼓励具备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投身志愿服务,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志愿者人才结构,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教育、文化、科普和健体“五大服务平台”,着力锤炼、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年轻化、全民化转变。

  鱼台县积极引导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优势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助学支教、科学普及、扶贫帮困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系帮包制度,协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老敬老、文艺演出、卫生防疫、义诊、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根据群众“点单”和“微心愿”等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上懂技术、有一定专长的热心个人和团队参与进来,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全县注册志愿者6.2余万人中,半数以上都是年轻人,且年轻群体的比重依然在不断上升,年轻血液的加入使全县志愿者队伍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爱心超市”激励机制,根据志愿服务次数、时长与效果评价情况,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给予积分兑换,让志愿者的“爱心”得到温暖与回报,激励群众在受教育、得帮助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参与文明实践,逐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全民化。2019年以来,鱼台县已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活动1580余场,志愿者参与6500余人次,扎实推动了实践活动进百家、实践新风吹千户、实践成果惠万民。

编辑:王丽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