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移动支付盛行,大爷大妈渐渐跟上“脚步”

2019/5/17 9:58:10   来源:东方圣城网    

  现在外出购物,不少市民都习惯了只带手机出门,不管是超市、农贸市场,还是路边随便一家商店,买了东西直接用手机就能完成支付,钱包里没有现金成了部分人的常态。那在日常生活中,你更习惯用现金还是移动支付呢?当前移动支付的比重能占到多少呢?近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移动支付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现金支付已降至三分之一左右。同时,相对于去年和前年,当前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群体年龄跨度更大,不少中老年群体也加入到移动支付的行列。

  钱包里经常空空如也,过半年轻人热衷移动支付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吃饭、购物,还是打车、各种缴费,基本上用一部手机都能解决,钱包里常常是空的,一般都是需要用到现金的时候再去取钱。”90后张女士说。近日,记者采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采用的支付方式时,超半数的80后、90后年轻市民都表示更热衷于比较方便的移动支付。

  “两年前移动支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商家支持移动支付也不如现在这么多,那时候基本还是用现金支付的。近两年,大多数商家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渐渐地使用现金的频率就下降了。”80后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开始经常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是出门时经常忘带现金,“被迫”多次使用移动支付后,他发现移动支付确实便捷。“但习惯移动支付后,身上没有现金也遇到过比较尴尬的情况。”王先生说,有一次他在农贸市场买鸡蛋,都已经选好称重了,才知道老板只收现金,但当时身上没有现金,也不好意思不买,没办法只能和旁边摊位的老板换了现金付了钱。从那之后,他都会随身带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过半年轻人热衷于使用移动支付,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欢移动支付。记者注意到,在这一部分群体中,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同时多位不喜欢移动支付的年轻女性给出的原因是,移动支付花钱太快,很难存住钱等。“平时使用现金支付,这样我一次取了多少钱,花多久我心里大概能有个数。”80后孙女士说,她有段时间也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但由于钱不经手,对消费的金额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感觉银行卡中的钱在不知不觉中就花出去了。

  担心移动支付不安全,中老年人更偏爱现金支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进行线下消费时,年龄越小的人群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越高,50后、60后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更高,基本和80后、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比重持平。至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过半50后、60后主要是由于没有绑定银行卡或者账号中没有钱,对于年龄稍大的50后来说,更主要的是不会使用或者手机上没有安装软件。

  “我手机微信上有钱,看看够不够支付这次买的东西?”在城区洸河路一家超市内,50后的刘阿姨拿着手机问超市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帮刘阿姨查看微信零钱发现不够付钱后,问她微信上是否绑了银行卡,得到刘阿姨否定的回答后,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微信钱包里的钱不够,建议刘阿姨用现金支付。“本想着学年轻人用手机付钱呢,没想到微信上收的红包钱不够。”刘阿姨告诉记者,她平时购物都是用现金支付,总感觉用手机支付不太安全,她一直担心微信里收到的红包会不会突然没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刘阿姨有同样观点的老年人并不算少。

  “从我们日常的收钱来看,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买了水果都直接拿出手机扫码支付,中老年人中有一小部分使用移动支付,大多数还是会使用现金支付。”城区红星农贸市场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说,年轻人使用移动支付主要是觉得方便,省去了找零的时间,多数中老年人还是觉得使用现金支付比较靠谱。

  移动支付占比稳步上升,一些中老年人也加入行列

  记者通过调查部分超市及多个商家的收款情况了解到,近两年,现金支付比例呈逐渐下滑状态,移动支付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目前,现金支付比重仅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从前年到去年,移动支付所占比重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今年虽然移动支付的比重仍在上涨,但上涨幅度逐渐趋缓,现金支付所占比重基本稳定保持在30%左右。”城区琵琶山路一家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说。

  “移动支付刚刚兴起时,使用移动支付的多是年轻人,近两年使用移动支付的中老年人明显增多。”据城区红星路一家熟食店的收银员李女士介绍,工作日来买熟食的过半都是中老年人,前两年刚有移动支付的时候,中老年人很少使用,极个别会用的也非常不熟练。现在虽然使用移动支付的中老年人比例远远比不上年轻人,但十名老人里面也差不多有三四名会有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了,可见现在有一些中老年人也加入到移动支付的行列了。

  此外,在采访中有商家称,在市民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宝两种移动支付方式中,微信的使用率相对更高一些,大概是支付宝的两倍左右。“从我们定期结算支付宝和微信的收款金额来看,微信的收款金额一般是支付宝的两倍,节假日的时候微信的使用比重会更高一些。”城区科苑路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说。

编辑:林丽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