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未来,“技改”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2018/11/27 10:42:38   来源:东方圣城网    

  为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工业强市建设,近日,我市出台《济宁市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全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市。

  “此次《计划》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一业一策、一企一案,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改造方向和路径。”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我市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全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持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集约、绿色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 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独立研究院

  此次《计划》将创新作为技术改造的重中之重,并将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举措,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金用相结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按照《计划》发展路径,我市将从多个方面齐头并进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独立研究院,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开展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支持大型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并通过建立市科技管理平台,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此外,在资金支持方面,完善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创业投资机制,打通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在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大力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加强研发机构的梯队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市、区)、企业自办等多层次研发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项目引领 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国际自主品牌

  《计划》提出,实施重大技改项目推进工程。通过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筛选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专班推进;对重大技改项目在资金、土地、能源供应、环境容量等方面的需求,给予优先保障;制定产业发展正、负面清单,每年发布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向全社会和金融机构推介发布,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领域。

  同时,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的重点领域提升、关键环节突破,支持企业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生产技术改造。围绕工业强基工程确定的“四基”重点领域,积极对接工业强基“一条龙”应用计划,针对产业发展核心领域、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等。此外,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级、省级国际自主品牌。

  关键词:集群效应 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集群化发展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优路径,也是技改推进的快速路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大企业专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研发孵化、检验检测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按照《计划》,我市将着力推动产业集群由初级形态向“规划布局合理、公共服务优质、产业链条完整、协作配合紧密、创新能力强劲”的高级形态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企业直通车,集聚资源要素集中培育,打造“雁阵”强企群体。广泛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着力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此外,实施新兴产业培植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养健康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多读一点

  看看此次技改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

  鼓励传统制造业通过设备更新实现提质增效。支持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和购置先进适用设备,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深化产业链延伸,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基础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

  智能制造提升改造

  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紧密围绕制造的关键环节,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在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行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两化融合创新改造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工艺优化、技术改造、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增值服务、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上云企业达到5000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6%;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

  绿色节能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7年降低8.39%。

  创新成果产业化改造

  鼓励符合国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首台(套)装备产业化,鼓励首台(套)装备优先使用,支持重点技术装备的首次推广应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省级中心达到160家、市级中心达到300家。

  制造服务型改造

  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60家。

  军民融合改造

  引导军工单位与民营企业、地方高等院校合作开发,努力开拓民用市场,促进适销对路的军用技术产业化,利用先进军用技术促进民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端产业。

编辑:林丽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