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乡贤助力,村民有了“幸福窝”

2018/3/27 14:53:53   来源:济宁晚报    

  在邹城市唐村镇,这个仅有3.8万人口的镇域,通过弘扬乡贤文化,开展“读孟子,做乡贤”新乡贤文明行动,创新“新乡贤恳谈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为民办实事之中,凝聚村民人心向善。

  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 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

  2014年,38.5平方公里的唐村镇成为不少乡村的一个“阵痛缩影”:物质生活优越,但优秀乡土文化遭遇重大冲击。在某村小学一个班的41名学生中,竟有8名父母离异;人气不足,农村人才、资金等要素持续流失越发明显,大量宅基地、零散土地、传统技艺等资源闲置、错配或低效利用。

  问题既然出现了,就要解决。谁最了解群众?谁最能与群众息息相通?谁最能传递党的农村政策?经过广泛调研与思索后,一个久违的字眼与群体——乡贤,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既然要重构传统乡贤文化,就需要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乡贤,通过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为此,他们把新乡贤作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解读,把新乡贤定位为党委政府眼里的“德高望”,是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是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是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一盘大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乡贤”由此成为唐村镇基层工作的高频词。

  小乡贤阅读工程 既有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也有经济能人

  为警惕“喊口号、花架子、两张皮”,唐村镇党委政府通过群众推荐、支部提名、党委认定,共推选出45位新乡贤,既有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退休工人,也包括为富亦仁的经济能人等。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奶奶,在谈起其家训时讲道:“我从不到20岁就嫁到唐村,到现在老头子没打过我一次,没骂过我一句。”经过乡贤与其家人合议,“几十年不打不骂相敬如宾”家训牌挂在了她家门口。由此,此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家训牌子。乡贤的影响更多来自感染力。唐村镇对起于周代兴于明清的乡饮酒礼进行了成功挖掘恢复,由乡贤亲自排演。以王炉村王昭柱乡贤为代表,建设了百姓公墓,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目前,45位在村乡贤2/3以上都是本村红白理事会会长。

  乡贤与群众日常谈,村干部与乡贤月恳谈,管区与乡贤双月谈,镇党委与乡贤季度谈,重要事项及时谈,议题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打造、移风易俗、回乡发展等等。通过实行乡贤恳谈制度,村民的话匣子打开了。各村建立起乡贤工作室,每周一为“乡贤工作日”,乡贤参与村级“四议两公开”全过程。王炉村新乡贤还发起成立了“梦想基金会”,连续6年为村里大学新生捐赠助学金,乡贤们集中了民资民智又惠及了乡亲。同时,结合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唐村镇规划了“七星乡贤小镇”,并把该项目作为外出乡贤支援家乡建设的平台,新推选出的56名青年乡贤逐步开始反哺家乡。青年乡贤高令辉2016年返乡创业,2017年公司上缴税收达到了639万元。

  要说村级行政机构是“硬约束”、“弱沟通”,那么新乡贤就是“弱约束”、“强沟通”。西颜村麦收期间,一家因误收了邻家一垄麦子,这家强行拔了收割机的钥匙,吵闹着要赔偿。双方冷静后,乡贤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两家领会其意,麦子也不要了,邻里关系和好如初。

  传家风、转村风、强党建、惠民、促发展、保平安,这就是新时期乡贤的作用,他们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民情联络员、作风监督员、矛盾调解员和文明辅导员,他们为建设和谐美丽新乡村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编辑:林丽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