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变样不变味赶集觅乡愁 乡村大集折射文明新“图景”

2017/11/23 13:31:58   来源:济宁晚报    

  

  李营大集

  市民买菜

  “李营到了,下车的老人注意安全!”随着4路公交车司机师傅的一声吆喝,乘客们纷纷拿着手里的袋子、小推车下了车,原本满满的车厢在这一站后变得空空荡荡,这是李营大集到了。

  商户最多一天能卖上6000斤

  在李营农贸市场40亩的地界里,每次大集都会发生很多生动鲜活有趣的故事,公交车上的那一幕只是一个缩影,在有大集的日子里,成千上万人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尤其是常年在市区居住的老年人,不仅是为了性价比高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抹情怀在心里。“冬天到了,想在家里存点大白菜,所以就过来看看。”家住邮电新苑小区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他早就听说过李营大集,但一直没空来,今天是第一次来,买菜的同时也图个热闹。据了解,李营大集是距离济宁市区最近的乡镇大集,在每月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这几天举行,“逢四、逢九”赶大集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习惯。

  8毛一斤的葱,2块一斤的韭菜,1块5的青椒,14块一斤的核桃……走进李营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大爷大妈一装就是一小车。“这里大集总体上比市区里的超市要便宜,买多了更优惠,而且商家普遍朴实又讲诚信,很值得人信赖。”正在买白菜的王阿姨说。和王阿姨一同而来的郭阿姨则告诉记者,主要是现在交通方便,即便是来回坐公交花上两块钱,多买两斤菜也回本儿了。

  在大集上,不仅购物的市民得到了实惠,商户也在薄利多销中得到了不错的收益。在汶上居住的李成说,自己家种的葱经常拉到李营大集上来卖,生意一直很好,一天卖一车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多一天能卖上6000斤,净收入2000块。

  乡村大集换靓装

  在李营大集上,记者走遍各个巷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不少人对于乡镇大集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脏、乱、差上,但伴随着文明新风吹向各社区街道、各村各镇,李营大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注意到,这里不仅环境变好了,市民也更文明了,所有人都整齐的排队购买、使用文明用语,讲价谈不拢的也不急。举目望去,一片和谐。

  在农贸市场的一个分棚里,任城区李营街道春雷艺术团在举办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惠民演出,鼓乐笙箫,吹拉弹唱,那叫一个专业,山东梆子、豫剧经典曲目更是一个接一个。周围的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毫不吝惜自己的掌声。

  说到近两年李营农贸市场的变化,春雷艺术团的方静团长感受颇深。“经过治理后的李营农贸市场环境明显比过去好多了,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来集上唱的也更带劲儿了。”据方静介绍,艺术团是由李营街道喜欢唱戏的老百姓组成的,每逢大集大家都在此相聚、展示才艺。

  城里人爱赶大集觅乡愁

  “过去的李营大集设置在马路上,商贩沿街南北向布置,以前一到赶集的时候便挤成一锅粥,十分混乱,瓜皮、果皮乱扔,菜水遍布,老远就能闻到臭味。”李营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的郭幸说,经过长期治理,李营大集的场地由马路上转移到了李营农贸市场内,过去“人挤人”的现象再也没发生过。“前段时间有个老人赶集的时候晕倒了,救护车接到电话后非常顺利地开了进来,为老人抢救争取了时间。在人这么多的地方能过救护车,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

  此外,李营大集在得到一系列改善的同时,也保留了实惠、丰富、灵活的特点。家住杨柳国际新城小区的马永燕告诉记者,在市区里卖100多块钱的一盆花,在这里只要20块钱。而且在这里能买到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非常方便。“像小人书、拨浪鼓、民俗特色的小吃等,只有在大集上才能见到了,在超市里根本见不到。我现在没事就带着孩子来大集上玩,既买了东西,还能带孩子长长见识。”

  除了环境的改变,一些惠民政策也让菜农们得到了实惠。“今年元旦开始,政府取消了市场里所有流动商贩的租金,这让大家都很高兴。”菜农老张告诉记者,现在钱袋子更鼓了,自己的小生意做的也更起劲儿了!

  记者手记: 大集承载乡村记忆

  伴随着长大,我们一定都有类似的感受:过去楼下的米店拆走了,以前的早点铺子也拆走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提供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在让我们与故乡隔绝开来。我们所处的环境正逐渐变得同质化,大楼是一样的,公寓是一样的,超市是一样的,酒店是一样的……我们搬进了同样的楼盘,关上门,便和这个世界隔绝开来。慢慢地,我们可能会说,故乡随着社会发展已经逐渐消失了。

  海德格尔说过:“哲学家的在思想道路上的远行就是一个返乡的过程。”诺瓦利斯也说过同样的话,哲学产生于思乡。而在中国古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告诉我们,故乡其实从未远去,因为故乡就在我们的心中。笔者感慨,现在的大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场所了,它被赋予了更多这个时代的意义:它承载了我们的青春记忆,我们的乡愁,我们的家国情怀。

编辑:林丽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