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学思践悟十九大】孟子故里的“第一书记”们

2017/11/17 12:55:29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郝亚松

“第一书记”镇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山东网济宁11月17日讯 (记者 郝亚松) “村和城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样样不少,等村里的卫生室建好了,就没啥两样了。”谈起村里的变化,邹城市大束镇赵家庄村支部书记闵凡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孟子故里,除了大束镇赵家庄村,其余镇村也发生的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济宁市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与支持。他们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摸排村庄实际情况,从易到难,从小到大,着眼长远,精准有效,让“第一书记”项目遍地开花,像一汩汩源头活水,滋养村庄发展活力。

  第一书记驻村,就是要解难题、办实事的。邹城田黄镇田黄村的村民冯贵喜在路上遇到“第一书记”王宪广时,伸出大拇指点赞,说:“你这个‘第一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修建村内道路

  冯贵喜的夸赞来自于“第一书记”能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难题。据了解,田黄村是邹城市田黄镇镇驻地所在村,其中心街南北长650余米,是村里主要街道。来到此处驻村的济宁市公共控股集团公司“第一书记”王宪广走访时,听到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整修村内中心街。

  街道未硬化,乱堆乱放现象严重,道路拥挤。得知情况后的王宪广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多方筹集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整修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绿化苗木,清理乱堆乱放,道路一下子变得宽阔通畅。

  修路、打井、新建休闲广场、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安装路灯监控……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与改善。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不仅拉近了“第一书记”与村民的关系,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铺设自来水管道

  “涝时水小、旱时水了”是香城镇南羊皮村村民用水的现状,由于吃水全部依靠村西的深水塘,由于地势较低、水压较小,村民吃水时经常不够用,如果碰到旱期,水位下降,地势较高的村民就无法正常用水。

  邹城市物价局驻村“第一书记”崔凯了解村民的改水意愿后,想方设法、多方协调,并积极动员党员群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建设机井房一处,安装了三相潜水泵,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500米,连接到联合供水处,确保全村1000多口人吃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

  精准扶贫,是时代赋予第一书记的政治任务。在扶贫攻坚一线上,“第一书记”们肩负着重重的责任。如何让扶贫项目尽快落地,并且精准而有效地助力贫困户脱贫,几乎成了所有“第一书记”日夜思索的问题。

  邹城市市财政局驻香城镇前相村“第一书记”罗顺利说:“现在和村‘两委’谈工作必谈扶贫。”正是这种碎碎念式的执着和关注,前相村的扶贫项目落地快,效果实。以乡间道公司“青青果岭”项目为依托,以前相村“两委”名义组织成立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户和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引导群众流转土地1100多亩,种植大樱桃,堤堰种植花椒等,拓宽增加群众收入渠道,助力村民精准脱贫。

  据了解,前相村地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口味好,但是当季销售价格低,村民利润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将地瓜储存起来,错时销售,增加收入。

  说干就干,通过反季节销售,村里精准扶贫户受益良多。同时,前相村还成立了务工协会,组织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优先安排有就业能力的精准扶贫户,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前行村27户精准扶贫户全部脱贫。

  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是驻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开出方子、找准路子。产业帮扶,固然是一把“金钥匙”,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不同。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短板,第一书记都需要提前想明白、考虑清楚、规划妥当。

  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邹城市各驻村工作组都有所探索,有所实践,有所收获。从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到就业扶贫、教育帮扶、产业扶持,精准扶贫工作抓大不放小,真正惠及到每一户、每个人,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