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学孔府食礼,修现代斯文——写在2017中国孔府菜美食节举办前

2017/9/19 15:43:31   来源:中国山东网    

  “食礼在鲁,鲁人重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儒家食礼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人们乐于接受,容易付诸行动的一种文化传播。 借助历代孔府饮食生活、孔府膳食礼仪文化这一传播形式,可以形象地解读孔子儒家思想,让更多的人走近孔子,更好的理解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思想。

  孔府菜历史悠久,据《孔府档案》和北京故宫《曲阜典集》记载,孔府菜始于公元前272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作为中国三大官府菜之一的孔府菜,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浸润了千年儒家文化。济宁是孔子故乡,近年来,秉承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餐饮业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孔府菜出于地方,名于官府,传于民间,融宫廷美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于一体,并以儒家文化为依托。每道菜都有悠久的历史典故,寓意深远。

  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了下来。孔府烹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等。

  餐桌是人斯文修养的起点。中华餐桌礼俗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标识,是民族传统的餐桌文化与饮食文明,更是邹鲁遗风在孔孟故里最富有人文关怀的遗存。

  孔孟概括出的“孔孟食道”:敬畏自然,感恩造物,珍惜食物,追求美好,遵时守节,注重卫生,讲究营养,恪守文明。这正是中华传统食礼的核心。

  当人们聚在一起,大家注重仪表、各执其礼、座次有序、长幼有别进餐时,一个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小家已然形成。而这却是每天都发生在人类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更迭中延绵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延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之生赖以食也。

  细想一下,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比一同吃一顿饭,再能让人感到安全与和谐的事情。也许,这才是值得现代人注意的,关于饮食、餐饮礼仪追忆的原点。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餐饮不只是饿了、给饭吃这么简单。当然,在满足基本温饱的前提下,一同进食,其实是对礼节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要求,其中包涵了食物的合理分类,餐具的搭配,还有食者的举止。食礼是人类文明史的基本常识,人类任何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餐桌仪礼。

  传统食礼,也就是孔子认定而流传至今的食礼,经历了宴飨鬼神的祭祀食礼——社会精英主体的宴享仪礼——大众社会的聚食礼仪三个基本阶段,餐桌仪礼依然在不断地承续演进中。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小餐桌代表的小家得以和谐,国家这个大餐桌才可以和谐。这其中的“和”,来自于儒家思想,更是老百姓最初的生存法则。以此来延伸,可以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孔孟思想中最重要的“和”,和烹饪中的五味调和,不无联系。

  餐桌是人斯文修养的起点。拥有儒雅得体餐桌修养的人未必是淑女、绅士,但餐桌的失范必定是身心修养欠缺的遗憾。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义,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食礼文明小则关乎个人,大则关乎国家。中华民族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历来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人类幸福的丰富的食物遗产,也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全球化扩展的伟大例证。行为规范,遵循道义,自然协调,和谐共处的中华食礼文化亦会不断发展,欣欣向荣。

  2017中国孔府菜美食节,即将于孔子文化节前夕在圣城曲阜隆重举办,本届美食节以“弘扬儒家饮食文化,创新发展孔府美食”为主题。期间将举办中国孔府菜宴席展示、中国孔府菜餐饮文化高峰论坛、孔府菜大赛、中国孔府膳食礼仪展示、中国孔府菜大师评选、中国孔府菜十佳菜品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理念,传承千年,依然是当下餐饮行业的指导思想。继承、发展、创新和弘扬儒家餐饮文化,挖掘整理传统孔府菜、创新现代孔府菜、推广新派孔府菜,让孔府菜走进大众,贴近百姓生活,使其更具生命力。

  学习孔府菜饮食礼仪,这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