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登歌美凫绎——历代文人的凫绎情结

2017/5/25 11:26:32   来源:中国山东网    

  “凫绎”,孕育了伏羲女娲始祖文化,滋生了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滋养了仁人志士浩然之气,成为历代文人引以为豪的“凫绎情结”。

  当“邹鲁”从一个盛产“文化”的地区,上升为“文化昌盛”的代名词,邹鲁大地上便有数个“文化代名词”,随诗词歌赋融入了历代文人志士的风骨里了。

  “凫绎”,便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我们不妨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朕思凫绎之贤

  “保有凫绎”: 指现济宁境内的峄山与凫山。《诗经•鲁颂•閟宫》说:“保有凫绎,遂荒徐宅”,可见凫绎并称,而且“凫”在“绎”前,在春秋时期就很有名。因为此处盛传着有关伏羲的佳话。凫山有伏羲画八卦图,所以凫山又有八卦山的称法。附近有女娲炼石台,光伏羲墓就有两处。一处在凫山东北,另一处在独山以北。古籍记载下来的伏羲传说,其主要事迹是创制了一种象征方法的记事符号——八卦,其次是结网、教民渔猎。 而峄山,也是先秦文化名山,有“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

  因此,历代文人便以“凫绎”代称“文化”、代指一种文化风骨,代指邹鲁文化了。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鲍照《从登香炉峯诗》):谓当时文学之士,视屈、宋为盛;歌颂义庆,比之鲁侯之保有凫、绎,自此,“凫、绎”便融入古代文人名士的情怀了。

  凫绎之士:鲁人颜太初,号“凫绎处士”,时人称“凫绎先生”。唐时皇帝即在圣旨《 赠四十八代南京国子监说书颜太初为太傅制》“朕思凫绎之贤其流光遗书俱存而其人不及也虽后世无闻犹当有以褒崇之”,便是皇帝对“凫绎先生”的贤赞了。苏轼之父苏洵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余篇示轼曰:“小子识之。后数十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

  “鳧绎犹传直道餘”: 宋·苏辙《送颜复赴阙》诗“簞瓢未改安贫性, 鳧绎犹传直道餘。”可见颜太初对三苏的影响。

  凫山,祭祀伏羲女娲大典

  稍稍指凫绎 依依数亭云

  苏轼在《凫绎先生文集序》里回忆苏洵称赞鲁人颜太初(凫绎)的诗文,“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若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宋史》颜太初本传说他“慷慨好义,喜为诗,多讥切时事”,与苏洵所谓“有为而作”、“言比中当世之过”是一个意思,指诗歌创作具有明确的目的,关切现实政治,讽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为而作”,也是前期苏轼的诗学思想的核心。

  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曰“稍稍指凫绎,依依数亭云”,即把凫绎与泰山岱祠相提并论,而在文化层面上溢美泰峄。

  凫绎之贵:唐武攸暨《为定王武攸暨请降王位表》中云:臣亡兄攸宁,循荣增惧,以臣叨凫绎之贵,日夕魂兢;负鳌□之恩,岁时力尽。,此时,“凫绎之贵”便隐喻恩泽了。

  凫绎州山绣画开 东方重镇仗卿才

  凫绎州山绣画开:《送江卿知徐州》是宋朝诗人强至的作品之一,“凫绎州山绣画开,东方重镇仗卿才。”此时,“凫绎”与“东方”对仗,便以凫绎对徐州了。

  凫绎峨峨:历代祭祀文常有“送神奏咸平之曲,词曰:凫绎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等颂词,“凫绎峨峨”即是对邹鲁文化凫绎圣地的赞颂。

  陵阳凫绎两堪传:清代王瑄《陵水八景诗》“沂水春风推盛事,陵阳凫绎两堪传”便是拿别地的地方名山与“凫绎”比拟了。当然,这里更包含着诗人的美好愿望,希望陵阳能像孔孟之乡一样,教化盛行,人文蔚起。

  宿迁钟吾书院联:岱为四岳之宗,自梁父云亭以来,经凫绎龟蒙,磅礴马陵冈上,秀挺三台,应放登山眼孔;河乃百川并灌,由昆仑积石而下,合汴沂淮泗,逶迤宿预城边,澜回九曲,宜寻学海心源。

  峄山,传为女娲补天采石之地

  那些以“凫绎”为字号的先贤

  梅鹗,生卒年月不详,字百一,号凫山,明代安徽旌德七都(旌桥乡梅家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与伯弟梅鷟齐名。

  余上泗,字凫山,清朝贵州镇宁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举人。只任过黎平、黔西学正。但才华横溢,为世所重,其所著《蛮峒竹枝洞》一百首,数百年来不断被学子称引。

  觉罗满保,字凫山,满洲正黄旗人 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

  邹泉,生卒年不详,明代学者。字子静,号峄山,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正德时诸生。后弃举业,著书涧谷中,有《四书折衷、翼衷》、《口义会粹》、《诗经约说》、《宗圣谱》十四卷、《尚论编》二十卷、《经世格要》二十八卷等。

  吴景亶,字漆生,号峄山。吴世裕长孙,吴时亮子。崇祯十三年进士,授新昌知县,官至员外郎。

  李法孟(1742年前后在世)清官员。字峄山,又字亦珊。任丘人。雍正十年(1742年)举人。官广西西林县知县。喜诗词,尤工书法,详文学李基塙传。

  清·陆泗滨,字峄山,巢县人。官县丞工诗善画行书得右军法(庐州府志)。

  清·李陈常,字峄山。嘉兴人。李我郊弟。康熙四十三年(1705)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外郞。在任秉公执法,释冤民万计。迁郞中,出知凤阳府。后提拔为两淮盐运使。任内革新,清廉,不久升巡盐御史,有廉名。

  邹尚志,字峄山,广东高州茂名县人,举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任青城县知县,他也是做了一件事,就是重新制定运漕章程。

  清儒,孟儒,字起元,号峄山,邑庠生,住河源派头。

  祝凤梧(1828-卒缺),字峄山,号廉溪。清咸丰辛酉科拔贡,候选温州教谕。

  外交家赵宗坛:字思宣,号峄山,台山斗山浮石西头(今浮石一坊)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出生。曾先后受聘为美旧金山宁阳会馆西席、驻华盛顿中国公使馆三等书记官、公使馆商务委员、中国驻英属加拿大总领事署副总领事等,为当地华侨极力争取权益,外交政绩卓著。

  王桐龄(1878—1953),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号峄山,河北任邱人。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攻读史学而正式毕业的学人。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王老从事历史教学近四十年,桃李遍天下,著译丰硕。《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党争史》、《儒墨之异同》、《局俭堂诗存》等书,及撰译论文数十篇。

  这些,仅仅是在网上偶然找到的一部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世界文化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偶像。偶像崇拜意识深入人心,逐渐积淀和凝练,便演绎成一种情结,成为影响日常生活的潜在意识。此种偶像情结,由个别发展到一般,进而成为社会中某一群体甚或全社会的自觉意识。(汪文学《传统中国文人的“相如情结”》)

  “凫绎”,因为孕育了伏羲女娲始祖文化,滋生了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滋养了仁人志士浩然之气,成为历代文人引以为豪的“凫绎情结”。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