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不搞“形象工程” 山岭种植变养殖 把扶贫落到实处

2016/11/6 14:27:44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郝亚松

  中国山东网济宁11月6日讯 (记者 郝亚松) “只有强化产业带动,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帮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山东省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的沂蒙革命老区县,地处山区,老百姓耕地靠天吃饭,每逢遇到干旱,都是颗粒无收,严重制约着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为了改变村民的生活水平,把种植变养殖成为了当地扶贫的一大特色。

  靠天吃饭养不活一家人 椿树沟的奶牛挤出了“精准奶”

  “你今年多大了?”

  “我不大,十七八。”

  当贫困户高承排说出这句话时,奶牛场内一起干活的贫困户都笑了。

  “他从小患有智力障碍,对数字没有明确的概念,你让他掰着手指头数十个数他都数不出来。”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的村支部书记渠井萍在谈起高承排时,也不禁感慨。

  今年40多岁的高承排,是村里典型的贫困人口,因患有智力障碍,对于他来说,打工也是一种奢望。

  “家中还有个患有视力障碍的老母亲,一家人仅靠低保养着。”高承排的工友说,“前两年时他还在外面打点零工,但是没人给他钱,就给个饭吃。”

  面对生活贫困的窘境,高承排如何生活?像这样的贫困户又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彻底脱贫?

  坐等分红还是靠劳动赚钱?为了保障高承排的收入,渠井萍安排他在村里的奶牛合作社打工,干些铲粪、翻草的活。

  在百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如同高承排一样的贫困户有着二十多户,有劳动能力的打零工,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就享受村里给与的奶牛托养和光伏发电的分红。

  合作社三期扩建工程竣工后,村集体采取了“企业+贫困户”模式,依托金融扶贫信贷政策,通过银行授信8户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贷款40万元,由村集体统一购买奶牛24头(每户3头),在合作社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的“保姆式”运作模式,贫困户到年底可以领取六千元的分红。

  “一个月一千,还管吃管住,平常基本不花钱,算上托养奶牛分来的五千四,一年能剩下万把块。”对于自己年龄没有概念的高承排,说起工资却计算的头头是道。

  椿树沟村同它的名字一样,大部分的丘陵地决定了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为了改变的种植结构,渠井萍利用在农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村民的养殖习惯,多次外出学习考察,最终确立了发展奶牛养殖的路子。

  从2008年至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奶牛存栏量600头,并与蒙牛集团签订了长期供奶合同,并为有意愿发展奶牛养殖的农户提供养殖场地,实现了村内的自主养殖和自主发展。

   “鸡生蛋,蛋孵鸡” 鹅生蛋,蛋“孵”贫

  “我都是拿年薪的。”泗水县星村镇贺家塘村的贫困户贺秀林指着自己照养的2000多只鹅,高兴的几乎蹦了起来。“一年两万,年底发放,平常要是真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花钱的时候,可以去村支部预支。”

  “我腰不好,从前在外面干建筑,现在年龄一大,这种体力活就干不了了。”今年已经到了“吃肉”年龄的贺秀林说起自己的生活,也是满肚子苦水。“就靠着家里的两亩地生活,去年村里流转了一亩规划汗藕池,一年能给个几百块钱,剩下的一亩就种点花生维持日常生活了。”

  “把村里的景色做美,把老百姓的生活做富。”贺家塘的村支部书记贺秀兵对于村内的规划颇有远见,他说“只有带动贫困户富起来,才能实现村内的共同富裕。”

  贺家塘全村共有320户955人,其中贫困户32户54人,多数是因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导致了贫困。靠天吃饭是当地种植的一大难题,为了改变村民的种植结构,贺家塘通过村内社区改造,置换出了378亩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种植核桃,充分利用荒滩面积及当地的水源,发展旱藕池,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后来,村集体经过商议,聘请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打造了乡村旅游规划,利用村内现有的坑塘、村落、养鹅场等,建设环线生态游,让城市的人走进乡村,让乡村的产品走出去。

  “先利用村里的养鹅场,让部分特别贫困的村民先就业,领年薪,再利用村里打造的这些项目,让贫困户打点零工,维护日常生活,等村内乡村旅游规划好了,他们就可以去农家乐就业了。”贺秀兵说:

  贺秀林感慨地说:“现在生活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的时候还给村里预支工资呢,今年就不用了,感谢党带来的好生活,这要是搁到以前,真不知道怎么过了。”

  据泗水县扶贫办主任马云河介绍,泗水所辖的13个镇街中脱贫攻坚重点镇街有7个,占全市脱贫攻坚重点镇街的35%;贫困人口10831户、21063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2%。

  产业发展引领精准脱贫,泗水县积极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椿树沟村百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为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分红和带动就业的方式,以及贺家塘村通过整村搬迁,把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休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经营等增加收入的案例,都体现了镇村层面的产业脱贫、互助脱贫和旅游脱贫的新模式。

编辑:林丽霞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