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济宁金乡“戏窝子”请您品味“非遗”盛宴

2016/3/3 9:18:36   来源:凤凰网    

四平调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之地,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提起四平调,老人一扫严肃凝重的表情,开怀大笑。

喜爱四平调的金乡百姓挤满了整个文化广场。

  3月1日,金乡县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四平调、山东落子、金乡花鼓戏、琴书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场,为民众献上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平调是由淮北花鼓演变而成,经过吸收豫剧、评剧、曲剧、两夹弦、京剧等部分唱腔,创造出“四句一合”的基本格式,演出形式以舞为主,唱念为辅,生活气息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平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0多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刘玉芝8岁开始登台演出,见证了四平调从兴起到兴盛的过程。很多土生土长的金乡人也见证了四平调的沉浮兴衰。对于金乡人民而言,四平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也是文化的传承。“但是四平调演员大多已经进入花甲之年,最小的也已经50多岁,现在对传统曲艺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收徒弟也非常困难。”刘玉芝对四平调的传承与保护感到忧虑。

  自四平调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金乡县加大了对四平调的保护力度,成立了四平调保护中心,并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四平调的挖掘保护、宣传推介、研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传承人队伍也得到了保护和补充。2014年,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市级传承人刘玉香被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开始从大学生中培养传承人。在曲师大的课堂上刘玉香经常把学生叫到讲台上,现场传授表演技巧,刘玉香希望学生能学点表演多了解点内涵,她相信这有助于扩大四平调的影响面。

  除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调之外,近年来,金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到曲阜朝圣、到金乡听戏”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乡一艺”的保护传承模式。目前,全县挖掘整理价值的非遗资源达300多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66项,素有“书山曲海”之美誉,更成为了山东省出了名的“戏窝子”。

编辑:邹淑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