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全国仅存汉代碑刻六十余块 济宁独占三十五块

2014/10/10 14:12:45   来源:孔孟书画网    

  孔孟书画网 要了解济宁,不能不面对那一块块厚重沧桑的汉碑。

  这些沉默者群居或独处济宁某一隅,清冷,黢黑,一如历史的脸。这些沉默者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它们仿佛坐拥重镇,为我们固守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天下汉碑半济宁”。这句话充满豪情,亦是实情,它的确指含义是:全国仅存汉代碑刻60余块,济宁独占35块。汉碑的意义究竟何在呢?仅仅因其稀有吗?显然不全是。对此,市博物馆朱承山馆长介绍说,汉碑是研究汉代人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以及历史事件、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的重要文物资料,千百年来已融入人们的生活,还在不断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看着这些字迹清晰或漫漶的碑刻,寻常的济宁人也未必能脱口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来历,甚至不曾听说过《禳盗刻石》、《莱子侯碑》,然而,当提到《乙瑛碑》、《史晨碑》、《景君碑》这些在书界意义深远的名字时,不知者恐怕不多,它们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碑帖遍布海内外,几乎是习书者不能跳过的必修课程。它们的真身就现存于济宁和曲阜的博物馆中。

  朱馆长将济宁的汉代碑刻细分为三类:汉碑(墓碑、记事碑)、汉画像石刻题榜、题名石刻。第一类汉碑计35块,其中曲阜18块,济宁11块,邹城2块,嘉祥2块,汶上1块,鱼台1块。这些碑刻,西汉时期的有8块,其余为东汉。

  1942年发现于鲁国故城内的《北陛刻石》,为鲁恭王刘馀所建灵光殿陛石。关于灵光殿,文学史上有文传世,汉代王延寿曾作《鲁灵光殿赋》,其文曰:“千门相似,万户如一”,又曰:“周行数里,仰不见日”,概言其宏大壮观。灵光殿已不复存,只存北陛一石与古人遥相呼应。

  1980年发现于金乡县鱼山村的禳盗刻石,为西汉刻石中文字最多的一块,计138字,书体以篆为主,体现了由篆向隶的过渡。

  每一块碑都有来历,每一块碑都是历史最生动的细节,引人入胜。

  对汉碑的研究自宋代开始,著名的研究者有洪适、欧阳修、赵明诚、陆增祥、王壮弘等,各有专著传世,不少人曾亲临东鲁,探查研究汉碑。明清两代金石大家,更是纷至沓来。今人研究汉碑,成绩较大的多在本地,有宫衍兴(济宁)、骆承烈(曲阜)等人。宫衍兴的专著《济宁全汉碑》在汇编了济宁所有汉碑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介绍、辨识、评价、研究,并附汉碑图版133幅,具有较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骆承烈也有专著问世。

  由于历史久远,加之灾荒、战乱等原因,不少原见诸金石记载的汉碑失落无存,全国汉代碑刻仅存数十,因而在我们看来,济宁的35块汉碑实在是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宝物。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