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邹城名人——唐承烈

2014/9/9 8:56:25   来源:微山信息网    

  清正廉洁的官吏多出现在和平盛世,动乱岁月易出现卖国求荣的贪官污吏。特别是在腐败没落的清朝晚期,鱼肉百姓,欺压人民更是成为了一种官场潜规则,曾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但正是在这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年代,邹城却孕育出了一位清正廉洁、政绩卓越的清官,他就是清末廉吏唐承烈。

  唐承烈,清代晚期人,字冕周,为吏部员外郎唐传猷之子。唐承烈幼年随父在京师生活,在父亲的影响和教导下,聪资颖慧的唐承烈勤于学业。同治四年(1865年),他因考试成绩优异,被选入内阁誊录馆仕事。随后被放外任职,为四川马边厅同知,又扶泸州直隶州知州。终以政绩显达,而官至四品。

  唐承烈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清光绪八年,唐承烈任汉中兵备道(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此时的清王朝人心涣散,政治腐败,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诸国列强对中国的践踏和掠夺,使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一些贪官污吏借机欺压人民,鱼肉百姓。当时南郑县衙有一恶差班头,名叫朱云。此人贪赃枉法,谋财害命,横霸乡里,无恶不作,百姓有苦难言,有冤难申。当地群众联名将其上告到陕西巡抚,陕西巡抚责令唐承烈查办此事。唐承烈看到述状后,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决心一定要严惩这个恶徒。他随即带领贴身侍卫,深入南郑县进行明查暗访。经过微服私访,证实了群众所述衙门班头罪恶属实。于是唐承烈亲临县衙,当即将罪恶班头捉拿审讯。狡猾的班头对自己罪行百般抵赖,甚至妄想通过关系与唐承烈拉近乎。可唐承烈义正言辞,彻底掐断了班头的念头。面对如山铁证,自知罪孽深重的班头终于认罪伏法。唐承烈当堂判决,并将其于南郑县衙门口照壁前斩首示众,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事后唐承烈又在汉中城西关立了一大石壁,并亲笔题写了“永清差风”四个大字,用以表示自己痛恨腐败,清廉为官的决心,同时给后任官吏以警示。唐承烈疾恶如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至今在陕西省南郑县民间还留传着不少有关他的故事。

  唐承烈谋略过人,能言善辩。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6月23日,英法联军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对英法进行割地赔款,并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地为通商口岸。但在随后的通商和传教中,贪得无厌的外国商人发现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美丽富庶,欲行其利。英国商人立德乐·造固伦已经做好准备,将轮船驶入四川。为维护四川内河航行权,四川总督刘秉璋多次据理阻英,但英商蛮横无理,不能奏效,为此双方经常发生纠纷。总署得知此事后,令四川总督与英商谈判,解决争端。四川总督刘秉璋素知唐承烈善谋略,有干才,决定让其赶赴宜昌,与英国领事就通航一事进行谈判。此时的唐承烈已调入四川任职,对外商的蛮横行径早已痛恨不已,当得知命自己去谈判后,欣然前往。谈判开始后,唐承烈以正义之辞,力驳英商谬言,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对英商的无理刁难和野蛮行径,巧妙周旋,予以痛击,常常辩的英商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经过反复辩驳,最终迫使蛮横的英商作出让步,达成协议。协议规定英国轮船不得进入四川境内,欲行商业往来允许其雇用我民船使用,得以暂时行通。

  唐承烈素以勤政清廉、简朴节俭名闻朝野。与英商的成功谈判,使唐承烈博得了僚属的广泛赞誉,随即被升任宁远(今四川凉山州地区)知府。宁远府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社会动乱不宁。唐承烈抵任后倾其力、廉其实,整顿治安,鼓励生产,常因政务繁忙而废寝忘食。在他的治理下,短短数年宁远府境内便出现了安定富庶的景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承烈调任成都知府,上任仅10天,因英美传教士非法拘捕集会民众,残害百姓,引起四川人民的义愤,愤怒的群众捣毁成都及府州县教堂70余处,发生了成都教案。在帝国诸强的“抗议”下,软弱的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将唐承烈及四川总督刘秉璋、候补道、周振琼及知县共9人以“弹压不力”的名义革职留用。随后,唐承烈被委派协助“改土归流”,整顿章谷、朱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打击残害民众的土官,以推行流官制度。此间,唐承烈深入乡里,洞察民情,制订了章程二十六条,既打击了土官头人,又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还消除了土司对当地民众的压榨。

  因施政有方、政绩显著,而声威日著,唐承烈再次被重用,出补陕西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两宫太后仓皇逃往西安。此时,正遇唐承烈父亲病故,他不事父丧,而戴孝从公设立支应局,随扈诸王大臣,接应两宫太后。诸王大臣及两宫太后滞留陕西近一年。唐承烈在此期间更是日夜操劳,勤于政事,处处以清廉节俭处事,丝毫没有大兴土木,借机捞取政绩的行为。由于唐承烈善于统筹,注重节俭,两宫太后及诸王大臣在陕期间的建筑供给等总费用不逾六亿,其清廉节省之名闻于朝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唐承烈在开封被慈禧太后召见,擢补道员,又先后出任凤口盐法道道尹,陕安道按察使,又加布政史衔,总办陕省统捐事宜。卒年57岁。(房亚东)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